2023年教学能力比赛国赛方案解读!

2023-06-29

2023年6月28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官网发布了关于举办2023年比赛的通知。与去年相比,新通知在比赛要求、内容和评分标准等方面有了较大变化。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变化,小编把2022年的比赛文件进行了对比,详情如下文。


比赛内容




2023年

VS

2022年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3-4 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内容对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结合教学实际融入科学精神、工程思维、创新意识和
数字素养,注重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育。


教学实施


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规范选用教材,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数字教材。中等职业学校执行手机“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


教学反思


深度思考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总结在更新教育理念、落实课程思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评价、运用信息技术、培育数字素养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赋能的“大先生”。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 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教学内容


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应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结合教学实际融入科学精神、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注重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育。



教学实施


其他课程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规范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中等职业学校执行手机“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


教学反思


深度思考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总结在更新教育理念、落实课程思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评价、运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赋能的“大先生”



比赛流程




2023年

VS

2022年

资格审核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教学团队提交的专业备案、课程设置、班级学生、教学任务安排、团队成员身份等情况进行资格审核,对教学团队成员进行政治审核,并进行参赛资格的统一公示(模板见附件 1)。对参赛资格方面提出质疑的,由所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核查、反馈;参赛资格方面存在问题的,取消参赛资格。


组织学生评教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第三方人员(3-5 人)开展学生评教;针对各校参赛教师近 3 年承担的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随机抽选授课班级不少于 20 名学生代表(不足 20 人的班级,全部参加)进行评教(纸质方式,匿名);数据统计后,填入学生评教信息汇总表(见附件 2),须第三方人员签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加盖公章。评教信息汇总表扫描件(PDF 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留档备案,由参赛团队上传至报名系统平台

资格审核


各校和代表队对所属教学团队提交的专业备案、课程设置、班级学生、教学任务安排、团队成员身份等情况进行资格审核,对教学团队进行政治审核,并进行参赛资格的统一公示(模板见附件 1)。对参赛资格方面提出质疑的,由所在代表队负责核查、反馈,参赛资格方面存在问题的,取消参赛资格。




组织学生评教


















奖励办法




2023年

VS

2022年

团体奖与个人奖。综合省级比赛组织情况、全国比赛组织和参赛情况、参赛资格审核情况、参赛团队获奖情况等因素,评定最佳组织奖 9 个、最佳进步奖 3 个,对在教学能力比赛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授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工作者”称号

团体奖。综合省级比赛组织情况、全国比赛组织和参赛情况、参赛资格审核情况、参赛团队获奖情况等因素,评定最佳组织奖 9 个、最佳进步奖 3 个





报名方式与要求




2023年

VS

2022年

1.根据参赛名额(附件 4)分别推荐中职组、高职组参赛团队(计划单列市属地中等职业学校单独组队)。


2.已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院校可组织教师报名参加高职组比赛(参赛课程为本科课程、学生为本科学生),所在省原则上推荐 1-2 个高职本科教学团队参加比赛。


3.鼓励多样化的课程参赛,中职组和高职组分别统计,各代表队公共基础课程组的参赛内容不能出现学科(课程)的重复;专业课程一组和二组合并统计,不能出现专业类的重复



4.教学团队结构合理,35 岁以下(含)的教师不少于 1 人


5.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可在本区域范围内跨校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参赛


6.近2年已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教师不能报名参赛,学校不能以参赛过的公共基础课、同一专业大类的专业课程参加本年度比赛。




7.参赛教师须兼顾备赛与日常教学工作,不能脱岗备赛。

1.根据测算的参赛名额(附件 3)分别推荐中职组、高职组参赛团队



2.已经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院校可组织教师报名参赛,所在省原则上推荐不少于 1 个高职本科教学团队参加国赛



3.鼓励多样化的课程参赛,各代表队中职组和高职组公共基础课程组的参赛内容不能出现课程或中职思想政治课必修模块的重复;专业(技能)课程一组和二组合并统计,不能出现专业类的重复。


4.教学团队结构合理



5.各代表队可在本区域范围内跨校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参赛



6.近 2 年曾获得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的教学团队各成员不能报名参赛,其所有成员所在学校不能以同一公共基础课报名参加公共基础课程组,或不能以同一专业报名参加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比赛


7.无




附件1




2023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地区)参赛团队信息公示


2023年

VS

2022年

公共基础课程组


该校任课教师***、***、***、***近 3 年内实际承担了***课程或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近 2 年未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


专业课程一组


1.该校***班实际开设了***课程,该课程所属专业大类的相关内容在近 2 年未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


2.参赛教师***系***学校在职教师、教龄***年、***职称和/或***职业资格(是否“双师型”教师)



公共基础课程组


该校任课教师***、***、***、***在近 3 年内实际承担了***课程或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专业课程一组


1.该校***班实际开设了***课程,该课程相关内容在近 2年未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2.参赛教师***系***学校在职教师、教龄满 3 年、具体职称和/或职业资格、是否双师型教师,近 2 年本人未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是否曾获得二等奖。


图片

图片

附件3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材料及现场决赛有关要求(变化明细)


2023年

VS

2022年

所有文档材料均要求规范、简明、完整、朴实,正文使用小四号字、1.5 倍行距,禁用以装饰为目的的图片或照片,以 PDF格式交,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 100M。


教案


教学团队根据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或部颁课程标准实施方案),选取该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规定的教学内容,撰写实际使用的教案。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要求设计合理、重点突出、前后衔接、规范完整、详略得当(其中课中教学活动安排占主要篇幅),体现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及时间分配,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实施,课后对授课实效、改革创新、存在不足及改进设想进行客观深入反思。原则上每份教案的教学时长不超过 2 学时,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以及有场地设备特殊要求的实训教学内容可连续安排 3-4 学时。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的教案应符合真实项目、岗位实践教学实际。每次课的教案按序逐一标明序号,合并为一个文件提交。


教学实施报告


插入的图表应有针对性、有效性,文字清晰可见,图表合计不超过 12 张,单张图表原则上不超过半页


课程标准


公共基础课应执行教育部 2020 年、2021 年印发的相应课程标准,参赛团队须提交执行部颁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案,对课标中未覆盖的部分(如基础模块的职场情境任务、拓展模块的具体内容、各模块的授课进程安排等)予以重点说明。


教材选用说明


学校应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以及国家和地方关于教材管理的政策规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选好用好教材。教学团队提交的参赛课程教材选用说明须包括(但不限于):本校教材选用组织机构及职责;本校教材选用程序及要求;本课程教材选用过程;本课程教学选用教材结果公示及备案情况;本课程教材使用及核查情况(遵照选用结果使用教材情况)。



教学团队按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


教学团队按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或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教学),每人录制 1 学时(具体时长与教案中的学时安排保持一致)的课堂教学视频。




课堂实录视频


课堂实录视频须采用 3 机位全程连续录制,镜头固定其中一个机位对准黑板和屏幕,另两个机位根据教学实际固定镜头位置,须覆盖教室全景(1 学时教学需要两个教学场所的,每个教学场所均须安放固定镜头,机位总数为 3 个)。3 机位须同步录制,保证音视频准确同步。录课过程中拍摄及其他人员不在场,提交的视频从拍摄人员离场开始到拍摄人员停机为止(1 学时之外的录制时长不超过 2 分钟)。所有机位拍摄的视频须保证音轨连续,不另行剪辑及配音,不加片头片尾、字幕注解。视频采用MP4 格式封装,单个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 500M。每段视频文件以“教案序号+第几学时+教案页码+教学环节名称”来命名(其中教案页码以教案 PDF 文件顶部显示的页码为准),含教师实操演示与教学指导的视频文件以“教案序号+第几学时+教案页码+教学环节名称+实操起始时间 n'm" -实操结束时间 n'm" ”来命名(实操起止时间可以多段,用“+”连接)。


课堂教学展示(展示实施)


教学团队按照统一要求,抽选两份不同的教案,自主选定教案中的展示内容(初赛视频已呈现的相关内容除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两段全体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视频录制(录制方式与初评提交的视频录制方式一致),两段教学视频合计 12-16 分钟,展示视频文件以“教案序号+教案页码+教学环节名称”(其中教案页码以教案 PDF 文件顶部显示的页码为准)来命名,限时上传到比赛官网平台。


综合素养展示(展示实施)


进入比赛室后,首先由团队成员简要介绍教学实施报告的主要内容、创新特色,时间不超过 8 分钟;然后教学团队回避等待评委出题,返回后回答屏幕显示的 4 个问题,时间不超过 10 分钟。第 1、2 个问题由教学团队从题库中抽取,其中


第 1 题涉及职业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式方法等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 2 题涉及教师数字素养方面内容


第 3、4 个问题由评委现场集体讨论提出,侧重参赛课程涉及的学科/专业教学问题或本专业领域生产实践问题及产业发展趋势问题等。


教学团队成员每人至少独立回答 1 ,回答问题时,可以展示佐证资料;评委不作复述不能解读,可以追问。

所有文档材料均要求规范、简明、完整、朴实,正文使用小四号字、单倍行距,禁用以装饰为目的的图片或照片,以 PDF 格式提交,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 100M。


教案


教学团队根据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公共基础课程以教育部印发的相应课程标准为准),选取该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规定的教学内容,撰写实际使用的教案。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任务目标、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活动安排、课后反

思等教学基本要素,要求设计合理、重点突出、前后衔接、规范完整、详略得当(其中课中教学活动安排占主要篇幅),体现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及时间分配,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实施,课后对授课实效、存在不足、改进设想进行客观深入反思。原则上每份教案的教学时长不超过 2 学时,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以及有场地设备特殊要求的实训教学内容可连续安排 3-4 学时。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的教案应符合真实项目、岗位实践教学实际。每次课的教案按序逐一标明序号,合并为一个文件提交。


教学实施报告


插入的图表应有针对性、有效性,图表尺寸合适、文字清晰可见,不超过 12 张。



课程标准


公共基础课(含中职思想政治课)应执行教育部 2020 年、2021年印发的相应课程标准,无需另行提供。







教材选用说明













教学团队按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


教学团队成员按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或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教学),原则上由团队负责人录制 1 学时(40-50分钟)课堂教学实录,团队其他教师各录制 1 段课堂教学片段(8-15 分钟)。



课堂实录视频


课堂实录视频须采用单机方式全程连续录制,镜头可移动、景别可调整,不得片面追求拍摄效果,不允许另行剪辑及配音,不加片头片尾、字幕注解。采用 MP4 格式封装,1 学时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 1G,15 分钟以内教学片段文件大小不超过 300M。每段视频文件以“教案序号+教案页码+教学环节名称”来命名(其中教案页码以教案 PDF 文件顶部显示的页码为准)。















课堂教学展示(展示实施)


教学团队按照统一要求,抽选两份不同的教案,自主选定教案中的展示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两段全体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视频录制(能看到全班学生,实施分班教学需有说明),两段教学视频合计 12-16 分钟,展示视频文件以“教案序号+教案页码+教学环节名称”(其中教案页码以教案 PDF 文件顶部显示的页码为准)来命名,限时上传到大赛官网平台。




综合素养展示(展示实施)


进入比赛室(或腾讯会议)的教学团队,首先简要介绍教学实施报告的主要内容、创新特色,时间不超过 8 分钟;然后回避等待评委出题,返回后回答屏幕显示的 3 个问题,时间不超过 8分钟。


第 1 个问题由教学团队从题库中抽取,涉及职业教育宏观政策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第 2-3 个问题由评委现场集体讨论提出,包括参赛内容涉及的理念、策略、模式、目标、成效、创新点,以及学科专业领域的素质、知识、技能等内容。


教学团队回答问题时,可以展示佐证资料;评委不再复述或解读,可以指定答题者,可以追问;未参与教学展示和报告介绍的团队成员,必须参与答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转自【职教坊】

分享